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 ——孔子博物馆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举行
中国日报8月24日电 8月22日是我国传统的七夕佳节。七夕节又叫晒书节,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七夕晒书、曝书的传统。汉代在农历七月初七,翻晒藏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描述了七夕晒书场景,北宋时期,宫廷内府藏书、书画也在7月7日曝晒,官宦、书香之家都以一睹宝卷为快。元明清以来,藏书家们以七月七日为核心,赏书、拜书、祭书、传书,形成了我国独特而醇厚的书籍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古籍存藏机构,特别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作用,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孔子博物馆举全馆之力,精心策划、举办了"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孔子博物馆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活动内容丰富,为观众奉上了一场文化盛宴。
活动当天,孔子博物馆与山东广播视台文旅频道联合推出"江流万古 文润千年——孔子博物馆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融媒直播。山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辛凯、安琪带领观众一起走进孔子博物馆,礼敬先师孔子、品读经典古籍、探秘古籍修复、见证新书发布、欣赏精品展览、体验传统技艺、品尝孔博美食。在3个多小时的直播里,网友通过20余家网络平台同步收看直播,全网观看量超1800万。
典籍祭孔 告慰先师
22日上午,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启动暨"典籍祭孔"仪式在《论语》诵读声中拉开帷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博物馆职工代表齐声诵读《论语》,洪亮的声音传达着对先师的无限崇敬,展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坚定的目光显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舞蹈方阵表演了庄严的佾舞告祭仪式。佾舞是中国古代迎宾、朝会、祭祀舞蹈,集诗、礼、乐于一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仪形式,以仁、义、礼、智、信为文化核心,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文精神价值。孔子博物馆所展示的佾舞是根据明代陈镐《阙里志》舞谱复原而来。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山东广播电视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共曲阜市委曲阜市人民政府、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代表向至圣先师敬献花篮。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恭读了祭文。最后,全体参礼人员整理衣冠,庄严肃立,面谒至圣先师孔子,行敬师礼。孔子博物馆第五届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启动暨"典籍祭孔"仪式圆满礼成。
晒书大会发新书 专家荟萃话古籍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实物见证和物质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孔子博物馆认真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普查登记为基础,以分级保护、展示利用为重点,不断提升古籍保护工作水平。本届晒书大会,围绕新时代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孔子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学术活动。
《孔府档案》(第一批)本体保护修复项目启动仪式在孔子博物馆奎文阁举行,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及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代表的见证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管委会向孔子博物馆捐赠260万元用于《孔府档案》保护修复项目。《孔府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内容最为广博的家族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对《孔府档案》的保护修复,对其进行更加便利高效的研究利用,让《孔府档案》在新时代展现新的特色价值,为儒家文化的研究注入新活力。此次合作是企业、社会组织和文博机构三方通过政府推动开展文化公益活动的新方式,是以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为目标,围绕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展览展示等方面建立的新合作机制。
此次晒书大会还举行了《孔子圣迹图汇编》新书发布会,该书收集了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多种圣迹图版本,还有日本、朝鲜等国外珍稀版本,多数版本系首次影印出版,可谓是古今《圣迹图》集大成之作,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嘉宾代表孔子博物馆向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国家版本数据中心)等多家单位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汉酱•匠心传承"公益项目管委会赠送了新书。
古籍修复现场。
在新时代古籍保护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上,全国多家版本馆、博物馆及出版单位共聚一堂,探讨新时代古籍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共谋古籍保护研究成果转化利用的新方法、新路径,深入挖掘古籍的深厚内涵,使古籍在传承中华文脉、推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直播过程中,主持人还敲开了孔子博物馆古籍修复室的大门,带领观众一起探秘古籍修复现场,了解相关知识。
多个新展迎七夕 "诗礼传家"展风采
为了迎接七夕晒书节,孔子博物馆精心策划了多个展览。主持人带领观众走进展厅,近距离欣赏文物,听策展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仔细体会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跟随主持人进入"六礼锦书——孔府旧藏婚书喜启展"展厅,隔着屏幕,观众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喜庆气氛。展柜里摆满了红色的喜帖,包括清代和民国档案32件/套,这些文物都是首次公开展示。策展人还向大家介绍了清代以来的婚姻制度和孔府的婚姻观。
随后,主持人带领观众走进"诗书继世——孔府刻书展",据策展人介绍,孔府刻书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此次展览的展品主要包括家族管理类书籍、家族荣耀类书籍、族人创作类书籍三部分。孔府被称为"天下第一家",以"诗礼传家"名世,历代文人辈出,通过族人创作类书籍,大家可以领略到孔氏后人的风采;通过一些公文类文书及雕版,观众可以想象当年衍圣公府日常办公的情形。
在"先师圣迹——《孔子圣迹图》版本展"展厅,据策展人介绍,此次展览以《圣迹图》版本源流为主线,对明代至民国时期的不同版本进行图文展示,共计60余种,通过这些圣迹图,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主持人走进"孔府旧藏锡餐具展厅"就被惊艳到了,这些餐具器型别致多样,华丽不失庄重,极具观赏性。策展人向主持人和观众介绍了这些精美餐具的文化意蕴和孔府及清代的饮食礼俗。
社教活动庆七夕 传统节日氛围浓
七夕期间,孔子博物馆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让广大观众亲身参与活动,学习传统技艺,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们学习装订线装书。
在线装书体验社教活动现场,学生们正在学习线装书的相关知识。在社教老师的指导下,主持人了解了古籍的装订技巧,亲手装订了一本书,成就感满满。
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穿针乞巧"可是七夕节的重头戏。这不,在"鲁绣七夕,添福纳吉"体验区,几名观众正在学习鲁绣技艺。主持人也拈起绣花针,穿针引线,现场体验了一把,讨了个乞巧纳吉的好彩头。
七夕节还有吃巧食的习俗。在七夕美食活动区,社教老师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七夕巧果和巧灯,主持人不仅带领观众了解了七夕美食的相关知识,还品尝了孔博美食,并亲手参与制作,感受到了传统七夕节的浪漫和浓厚的节日氛围。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七夕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用心品读节日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责任编辑:齐磊】
友情链接: